“与物为春·刘万鸣艺术展”众家谈① | 潘鲁生:扎根传统且锐意出新
11月9日,“与物为春——刘万鸣艺术展”在山东美术馆启幕,集中呈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40载艺途积淀的500余幅力作。展览涵盖人物、花卉翎毛、走兽、竹石、瓜果杂项等多个题材,既见传统文脉之承续,又显时代精神之新貌,全面勾勒出艺术家深邃的
11月9日,“与物为春——刘万鸣艺术展”在山东美术馆启幕,集中呈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40载艺途积淀的500余幅力作。展览涵盖人物、花卉翎毛、走兽、竹石、瓜果杂项等多个题材,既见传统文脉之承续,又显时代精神之新貌,全面勾勒出艺术家深邃的
其中,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作题为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》的演讲,从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了非遗保护工作的理念框架与实践经验;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以《以出版与设计之力,构建“非遗活化”的创新生态》为题,从出版美学出发,探讨出版设计在推动非遗传播中的转化作
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在2025年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的讲话精神,承继2018年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合作协定》首次提出的“文明对话设计化”理念,推动文明多样性在设计领域落地生根,10月17日,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产教融合青岛基地组织召开了“设计上合:面向多样性的
2025年9月17日,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”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万达小镇举办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、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、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书记、部长雒树刚,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,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
“艺术如何助力科技,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”这一议题非常有现实意义。新质生产力,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,更是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、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和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。在这个过程中,文化艺术并非旁观者,而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力。就民间文艺而言,其中包含丰富的奇妙想象